百姓生活訊(賈南一 攝影)四川雅安滎經砂器主要取自滎經古城坪108國道旁特有的粘土,俗稱白善泥,因土質細膩,粘性極強。加之滎經小煤礦較多,燒過的煤渣到處都是,故取粘土、煤渣加工粉碎,加水攪拌便形成了黑色的砂泥。再用托轉盤和模具以及腳蹬踩轉盤,手工制作出所需的用品毛胚,成型、貼花、雕刻、包括獨特造型均在這一環節完成。毛胚不曝曬,在架上自然陰干。將晾干的毛胚放入特制的一層煤一層毛胚的地坑窯中,點火封閉,余下的就交給時間淬煉和黑砂器的形成了。
圖為:制胚
圖為:刻畫
圖為:晾胚
滎經黑砂器有著2000多年歷史了。燒制沿用傳統的饅頭窯燒制,砂鍋瓦罐一般燒至2個來小時,而茶壺和精巧工藝品為1個多小時,溫度都在1300多度以上。一個滎經黑砂成品的完成,大致要經過泥料采料準備、粉碎、攪拌、制胚、上架晾干、入爐燒制、上釉、出爐打磨、清洗等多個階段。當時燒制出來的砂鍋瓦罐等生活用品,除供應雅安成都外,還供應重慶川東地區和貴州省大部地區。
圖為:點火
圖為:燒制
2008年“滎經黑砂”被評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美譽,滎經縣也被譽為“中國黑砂之鄉”。
圖為:出爐
作者簡介:
賈南一
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、中國新聞攝影學會會員、四川省攝影家協會會員。新華社中國圖片總匯簽約攝影師。成都旅游協會攝影分會秘書長。追光逐影,一直探尋生活中那份美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