——內江市市中區文廣旅局發展紀實
百姓生活內江訊(梅亮 潘遇緣)2022年,內江市市中區文化廣播電視和旅游局(以下簡稱市中區文廣旅局)在黨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,深入貫徹落實省、市文旅大會精神,堅持文旅融合促發展、特色亮點譜新篇的工作總基調,加快推進文旅深度融合,持續推動文旅產業轉型升級。尤其是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,促進全區文化和旅游高水平融合發展,取得了顯著成效,贏得了市中區委、區政府和市局的一致好評。
文旅融合大發展 項目推進寫新篇
去年以來,市中區文廣旅局借助文旅融合發展的“東風”,在打造文化旅游強區上下功夫,收到顯著成效,受到區委、區政府的點贊。
一方面,通過召開天府旅游名縣候選縣工作專題討論會,編寫候選縣達標說明書,報送創建請示及報告,編制得分佐證材料提交至省文旅廳,成功參加省級現場遴選,進入天府旅游名縣創建單位名單。與此同時,推薦內江市金鋤頭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評選四星級農家樂、開心柴火雞音樂廣場、金龜湖山莊評選三星級農家樂,目前三家單位已提交相關資料,等待市局批復。除此之外,還梳理了市中區夜間文化旅游資源,推薦六段錦片區,提交申報材料;推薦竹苑水鄉申報省中醫藥健康旅游示范基地。
與此同時,市中區文廣旅局還配合市委宣傳部、市文廣旅局開展“文旅賀春內江min甜”系列線上宣傳營銷活動,播放量3.2萬人次。通過四川電視臺《天府旅游》欄目、成都雙流機場四川特色城市展示位等播放市中區文化旅游宣傳片500余次,信息點擊率達10余萬次;開展“文旅人說文旅”系列宣傳活動,指導開展線下“新春民俗大廟會”、第十一屆永安葡萄節等旅游節會系列活動,吸引體驗游客5萬余人次;積極“走出去”參加了多次國家、省、市級旅游宣傳活動。
另一方面,在2022年中,受疫情影響,基本完成全年目標任務。據統計,1-12月全區接待游客665人次,實現旅游總收入58.55億元。全年完成文化旅游總投資額達3億元;完成項目包裝2個;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950萬元。
“重點項目的推進,是市中區開展文旅融合發展的重頭戲!”市局領導到市中區調研時說道。據悉,在2022年中,金龜溪谷項目完成投資1.5億元,投資完成率100%,建成3棟民宿、園區道路4公里建設;完成擺竹、李子等500畝種植及園區綠植作物。甜源蔗鄉漢安糖草農文旅項目完成投資0.03億元,投資完成率100%,完成經營許可證辦理、漢安糖草生產許可證辦理,完成“一坊四館”建設工作;完成1000畝春蔗播種、4000平米甘蔗博覽館搭建工作。市中區濱江生態濕地公園建設項目完成投資0.5億元,投資完成率100%,修建七家灘濕地公園,包括堆坡造型、沿河步道等工作,五月實現開園。旮旯溝項目完成投資0.3億元,投資完成率100%,完成給排水管、電力管網等基礎設施建設。完成游客中心、4個旅游公廁等工程建設,完成周邊配套公路、游步道共計8公里,力爭12月底實現全面完工。全域旅游公路建設項目完成投資0.1億元,投資完成率100%,完成5公里道路建設。甜城坊歷史文化主題街區改造工程目前已完成規劃設計等前期手續。七家灘濕地公園大門口旁和金龜橋水庫懸浮餐廳2座旅游廁所已完成建設。
文化服務上臺階 輿論陣地亮平臺
一年來,市中區文廣旅局一手抓文化服務提質增效,一手抓輿論陣地的堅守工作,兩手抓、兩手都硬,收到顯著成效,受到上級部門的一致好評。
“把好輿論導向關,高效發揮廣播電視平臺作用,是2022年的重要工作之一!”局領導班子成員形成共識。他們認為,只有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,才能引領時代主旋律,才能宣傳好黨的二十大精神。一年來,市中區公共文化設施建設水平有力提升,受到老百姓的點贊。一是堅持免費開放文化館1個,圖書館1個,鎮(街)文化站16個。二是完成龍門鎮文化站提升改造。全面開展區圖書館評估定級工作,積極爭創國家二級圖書館,添置多媒體設施設備,建設新型閱讀空間;三是新增圖書6833余冊,新增辦證讀者2000余名,實現圖書館內外借9000余冊,漂流圖書6000余冊。建成市中區圖書館漢安糖草分館和白馬分館。
值得一提的是:該局開展各種形式的文化惠民活動多姿多彩,特別受到老百姓的喜歡。首先,舉辦“文藝輕騎兵巡演”、“文耀甜城·書畫進萬家”、慶祝二十大巡演等文化惠民演出50余場;舉辦公益性文化藝術講座、展演等培訓活動共54場,培訓人數1700余人。其次,深入開展了圖書漂流活動,先后為樂賢鎮金果果幼兒園、內江一小等11個單位送去圖書6000余冊,有利地推動了“全民閱讀·書香中區”的建設;再次,創新運用“互聯網+”模式,利用文化館、圖書館微信公眾號平臺,積極開展線上公益活動“傳承紅色基因.厚植家國情懷.國慶有獎答題活動”和超星文化藝術慕課系列10期。
不僅如此,在2022年中,“村村通向戶戶通升級后的運行維護”共計維護1263個自然村,全面完成了各項目標任務。據統計,今年共計制作播出市中區廣播新聞3200多條,280多小時,轉播中國之聲1100多小時;制作播出各類公益宣傳650多條,3800多分鐘。9.08疫情爆發后,充分利用廣播“村村響”播報疫情防控新聞125條,489分鐘。播發疫情防控公告54次,宣傳防疫知識36條108次。同時,全區電視“戶戶通”、廣播“村村響”的管理運行維護,應急廣播的提質新建平穩推進,全區智慧廣電5G移動通信服務已經投入運行。
據悉,在2022年春節期間,全年監督指導轄區的九大類場所47家文旅企業,共計251人落實開展全員核酸檢測工作,全面完成文旅企業全員核酸檢測任務。同時,出動檢查人員920人次,對620家次文旅企業的森林防火、燃氣安全、食品安全等工作進行檢查,有力的保障了中區文旅市場平穩運行。
特色亮點創品牌 文藝創作結碩果
2022年,市中區文廣旅局開展文旅品牌創建成效顯著,尤其是市中區成功創建為全域旅游示范區,贏得各地游客的高度評價。
據了解,市中區成功創建1個A級景區。區文廣旅局積極指導申報各類材料,嚴格把關、實地考察景區及鄉村創建工作開展,完善景區標識標牌、功能室配備等,順利完成了竹苑水鄉創建國家AAA級景區驗收工作;成功創建省級品牌5個。下元村成功創建為鄉村旅游重點村,漢安烙畫之折扇斬獲2022四川特色旅游商品大賽銅獎,漢安烙畫團扇、漢安夏布繡擺件、漢安糖草卷軸款榮獲天府文創大賽銅獎;成功創建市級品牌10個。
引人矚目的是:市中區成功創建為市級全域旅游示范區,永安鎮創建為甜城文旅名鎮,黃桷橋村為甜城文旅名村,夏布繡雙面牡丹臺屏、漢安紙烤烙畫創建為甜城文旅名品,甜城牌王記牛肉干、古法紅糖創建為甜城文旅美食,印象甜城講解員孫弋惟被評為甜城文旅名導,甜城半島度假區創建為市級旅游度假區,六段錦創建為市級旅游休閑街區。新增入庫省級突出貢獻鄉村文旅能人3名,省級鄉村文旅能人11名。
一年來,市中區不僅成功創建一系列文旅品牌,而且文化藝術創作成果豐碩,先后榮獲國家級、省級、市級大獎多次,受到省、市局的充分肯定。原創歌曲《紅星閃閃亮》在2022年中國國際教育電視臺《中國大舞臺》華語音樂電視原創作品展播中榮獲優秀展播作品金獎,并在央視頻、酷狗音樂等多家音樂平臺同步直播;歌曲《中國道路》在《中國大舞臺》原創MV作品電視展播中榮獲創作金獎,榮登《人民日報》,被“學習強國”平臺刊播;歌曲《你為了誰》參加全國和四川省第十六屆精神文明建設“五個一”工程評選、展播和宣傳,廣受好評。
與此同時,新創排優秀舞臺節目5個(精品節目2個):舞蹈《我們的青春》代表內江市參加第六屆四川省廣場舞集中展演獲得三等獎;舞蹈《陽夏》代表內江參加四川省鄉村魅力競演大賽頒獎晚會現場演出;創作情景詩朗誦《紅船精神》;非遺節目《板車號子》、舞蹈《姑娘的格;ā。
“搭建公共數字文化服務平臺,使市中區的文化服務工作躍上一個臺階!”局領導如是說。一年來,區圖書館完成全國公共圖書館評估定級工作任務,持續推進數字化提檔升級,采購電子圖書12萬冊,自建數字資源庫10T,打通12個鎮(街)分館“通借通還”系統接口,實現全區圖書數據綜合管理;開展網站客服+微信公眾號+APP小程序,增強移動圖書館服務功能;開展全民數字閱讀推廣,推送閱讀信息300余條,受眾8.5萬人次;持續推進12月底開放的市中區圖書館--白馬分館建設,進一步縮小城鄉公共文化服務供給差距,更好的滿足城鄉居民閱讀的需要。
“自信自強守正創新,踔厲奮發勇毅前行”。在2022年中,市中區文廣旅局加快推進文旅深度融合,持續推動文旅產業轉型升級,促進全區文化旅游的高質量發展,贏得市中區委、區政府和市局的一致好評。在取得的成績面前,市中區文廣旅局全體干部職工表示:在新的一年里,在黨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,我們要繼續做好文旅融合工作,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,努力打造特色亮點新品牌,奮力譜寫市中區文旅融合發展的新篇章。